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公布本年度获奖名单,宜兴市的江苏伟屹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抗振型涡街流量计一举夺得最高奖——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这是该奖项设立9年
来,首次把最高奖颁给单个仪器仪表产品 。对此,公司总经理唐贤昭心中感慨万千:为了打造涡街流量计的中国品牌,国内十多家科研院校整整研究了半个世纪
,宜兴的民营企业则苦苦奋斗了20多年!
一流的产品在市场中“倒下”
1987年,我国仪器仪表工业界沉浸在喜悦之中:国家“六五”攻关项目涡街流量计研发成功,且相关技术成功转让给了我市神鹰集团,即江苏伟屹电子有限
公司的原母公司。
国家相关部门高度支持该产品的推广工作,同时,这一能弥补传统差压式流量计所有缺陷的新一代流量计被用户们急盼着。在政府、市场和企业的三方“合
力”下,由神鹰集团生产的涡街流量计短期内迅速实现产业化,并推广到了全国几乎每一个需要流量计的地方。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涡街流量计设计之初对振动
干扰敏感的固有缺陷,在市场的迅速扩张中被无限放大,许多在当时技术条件下本不太适合用该产品的企业纷纷抱怨:对干扰太敏感,这样的涡街流量计根本无
法用于计量!市场不认可就是失败,但当时的神鹰集团并没有被摧毁信心,而是联合国内科研院校展开了长达11年的技术攻关。遗憾的是,到神鹰集团改制时,
这一技术难题仍然无法突破。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第一代涡街流量计的命运,令原神鹰集团售后服务部主任、开发部部长唐贤昭心痛不已,也极不甘心。1998年,通过改制,唐贤昭带着江苏伟屹电子有限公
司从神鹰集团中独立出来。他下定决心:涡街流量计的中国品牌一定要由宜兴的民营企业来打造。
6年过去了,以生产工业自动化领域集散系统为主的伟屹电子发展壮大起来,企业终于决心重启对涡街流量计受振动干扰敏感问题的技术攻关。此时,国内对
相关技术的攻关仍没有进展,国外却取得了突破,新型涡街流量计快速占领了国内主流市场。不少业内好友问唐贤昭:“好日子不过,干吗去摸烫手山芋?”唐
贤昭回答说:“人家能攻破这一技术难题,我们也能!”
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当初,整天与客户打交道的唐贤昭熟知客户具体使用中的问题,这是他最大的优势。于是,唐贤昭就从解决产品致命弱点的技
术问题入手,从现场真实反应的问题入手进行技术攻关。2004年12月,唐贤昭只身来到深圳,在离深圳华强北路电子市场最近的宾馆住下来。经过18天没日没夜
的试验后,他终于解决了首个难题——信号处理部分的核心技术。回到宜兴,他与技术人员又投入第二个难题——传感器的技术攻关。唐贤昭一头扎进研究室,
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以上,一干就是3年。2007年,涡街流量计受振动干扰敏感的重大技术难题终被攻克。当年,省技监局委托国家工业仪表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对产
品进行检测,结果是:产品的抗干扰能力颠覆了传统认知,产品的检测范围、节能指标均大大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伟屹电子也由此成为了我国涡街流量计国家
标准的起草单位。
技术是市场最好的敲门砖
2008年1月15日,伟屹电子终于拿到了我国惟一的、抗振型涡街流量计生产许可证,公司上下倍感振奋。销售队伍满怀希望地赶赴全国多个化工行业龙头企业
推销产品。
始料未及的是,销售人员还未开口介绍产品性能,对方便一口回绝,理由是:国内产品一概不用。随后一年中,唐贤昭几乎跑遍了规模化工企业及甲级化工
设计院,遭到的是怀疑的目光以及相同的回绝理由。国外产品垄断的“坚冰”比想象的更厚,如何“破冰”,惟一的办法就是让用户使用比较。怀着对产品性能
的充分信心,唐贤昭改变推销策略,再次跑到几家关系较好的企业,请求用户试用产品。在反复“攻关”下,终于有几家企业同意试一试。这些企业试用不到一
个月,纷纷发来反馈意见:从未使用过如此性能卓越的涡街流量计产品,期待进一步合作。由此,伟屹电子的“抗振型”涡街流量计渐渐打开市场,许多企业在
使用后还主动发来用户报告,以表达对高性能国产涡街流量计的支持。
2010年8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召集国内最权威的专家为这一抗振型涡街流量计展开科技成果鉴定。同样持怀疑态度的9位专家在参观完企业,审查完检测报
告和厚厚一叠用户评价书之后,最终在鉴定委员会意见栏中同时给出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最高评价。专家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钟华激动地说:“宜兴
的民营企业为中国的仪器仪表工业争了气,为民族工业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热门关键字: